葉興秀(右二)與群眾核對案件證據資料
??? “她呀,脾氣好得沒話說,從來沒見她發過火,對誰都一樣。”凡認識福建省壽寧縣監察局副局長葉興秀的人,都有這樣的感覺。20年來,她每年都要面對幾十批形形色色的來訪對象,其中不乏一些心懷抱怨與牢騷、說話莽撞甚至無理取鬧者,但她總能以四兩撥千斤的神奇力量,化怨氣為靜氣,使來訪者能心平氣和、理性地表達訴求與愿望。
??? 1995年,葉興秀從鄉鎮紀委書記崗位調到縣紀委任信訪室主任,2012年9月起擔任監察局副局長,主管信訪工作。20年來,她接待、傾聽、記錄、了解、調查、回訪,用自己的真心、細心和耐心,感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 “來訪是對我們的信任,不幫他們解決好問題,我心里覺得很慚愧,”葉興秀總是說,“很多信訪訴求都反映了民生疾苦與一些不公正待遇,為他們化難解困,是我們應盡的職責。”
??? 有一次,一位70多歲、身高不足80厘米的殘疾人黃大爺到信訪室反映,稱其房子因山體滑坡被沖毀,重建房子時,他被鎮村建站收去1226元的基礎設施配套費。面對老人渴盼的眼神,葉興秀輕聲細語地安慰老人,表示一定給他一個公正的說法。她當即向相關人員了解情況,經核實,黃大爺反映情況屬實,按照有關殘疾人優惠政策規定,黃大爺屬免征對象。于是,葉興秀立即與建設局協商退款事宜。接待完老人后,葉興秀得知老人因缺車費正準備走路回家時,她立即掏出錢來硬塞給老人,囑咐他一定要乘車回去。她的善良舉動深深地感動了老人。幾天后,黃大爺順利領回了1226元基礎設施配套費。
??? 在調查一件信訪件時,葉興秀排查到一樁長達20年的貸款擔保糾紛。這本是一起經濟糾紛案,不屬于她的業務范圍。但葉興秀覺得,既然遇上了,就該幫一把。為了維護陳某的合法權益,葉興秀和同事幾經周折,找到了在外逃債多年的張某。經過多次調解協商,雙方簽訂了還款協議,解決了歷時20年之久的積案。
??? 20年來,葉興秀平均每年接待信訪群眾80多人次,無論遇到多么“難纏”的上訪對象,她總是心平氣和地與他們進行對話,多渠道、多方式地為他們解決困難。
???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原有的知識已遠遠跟不上新時期信訪工作的要求了。只有多學習,才能更好地服務群眾”。為了更快地適應崗位要求,提升業務能力,葉興秀認真研讀《中國紀檢監察報》、《中國監察》、《人民信訪》等報刊。看到報刊上的好文章,她就剪下來;看到文章里的好點子好做法,她就用筆做記號。如今,她自制的信訪工作報摘、卡片有一大摞,她說,這是她多年積攢起來的“寶貝”。
??? 除了勤學習,葉興秀還在實踐中探索、創新了很多工作方法。2006年,她就開始試行信訪公開聽證制度。當時,她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信訪件。為了讓當事雙方心服口服,她同相關部門人員進行實地調查取證后,組織鄉鎮紀委、司法、國土等部門人員舉辦了一場聽證會,經過當場答辯、舉證,結合調查組調查了解的事實,這起長達兩年的矛盾糾紛最終得到了圓滿解決。
??? 為了暢通信訪舉報途徑,2007年,她向領導提出建立信訪“雙向承諾”制度,即由信訪室與實名舉報人簽訂承諾書。舉報人承諾如實反映問題,積極配合調查;信訪問題辦理完畢后,信訪室與承辦室采取約訪反饋、電話答復或上門回訪等不同形式,將辦理結果反饋給舉報人,并切實保護舉報人權益,不泄露舉報人個人信息相關資料。8年來,葉興秀共與200多名信訪舉報人簽訂了雙向承諾書,對他們一一進行回訪,及時化解了信訪人的心結。
??? 多年的紀檢信訪工作,讓葉興秀積累了豐富的信訪與辦案工作經驗。去年9月,葉興秀在調查一件村委會主任吳某的信訪件中,發現吳某存在重復報銷、冒領他人生態補償款等行為。吳某認為自己與葉興秀是熟人,要求她給予“關照”。葉興秀沒有放棄原則,最終,吳某被給予立案處分。
??? 據不完全統計,20年來,葉興秀經手辦理的信訪件達2500多件,接待來訪群眾1200多人,篩選提供案件線索近800條。因為辦案,她拒絕了許多親戚朋友,疏遠了許多熟人故舊。對此,她是這樣說的:“沒有人愿意得罪人,但我不得罪這些人就意味著失職。唯有堅守原則,才能不辱使命。”(陳國琴 繆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