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清晨,福建省浦城縣司法局忠信司法所所長吳富龍來到忠信村村民蘇祖平家回訪,了解到他家的地基已恢復,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不久前,鄰居張雷建新房時,不小心挖斷了蘇祖平家的部分地基。蘇祖平要張雷賠償1萬元,用于填修地梁。張雷認為地基受損輕微,賠償過高。兩人爭執不下,到司法所找吳富龍討說法。吳富龍了解情況后,先穩定兩人情緒,再請鎮里的施工隊和“土專家”,到實地評估房屋受損情況。最終,張雷向蘇祖平賠償1600元,雙方劍拔弩張的氣氛煙消云散了。
????一次次處于矛盾調解的“火山口”,又一次次用苦口婆心贏得尊重。吳富龍用“心”調解,以“情”感化,大膽嘗試調解“六字訣”(情、理、法、快、準、穩),讓當事人橫眉怒目而來,心悅誠服而歸。24年來,他守牢矛盾糾紛“第一道防線”,化解各類矛盾糾紛3100余起,獲得“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全省司法行政系統先進個人”等10多項省級以上殊榮。
????“情理法”并重,體現公平正義
????一次,忠信鎮村民李某請包工頭張某修建新房。蓋房過程中,工人陳某不幸摔死。事后,陳某親朋十余人將李某住處團團圍住,要求賠償50萬元。吳富龍獲悉火速趕到現場,做陳某家屬的思想工作,約定由雙方派代表協商解決問題。
????調解過程是一場“硬仗”。李某、張某不愿賠錢,陳某親屬寸步不讓,甚至要把死者的靈堂擺到對方的家門口。吳富龍一邊勸說雇傭方賠償損失,一邊安撫受害人家屬情緒,同時尋找相關法律政策作調解依據。一個多月調解了十多次,吳富龍“說破了嘴,跑斷了腿”,與雙方當事人都交上了朋友。最終,雙方達成和解,李某、張某向陳某親屬賠償22萬元。
????兩年前,忠信鎮上同村需要為村里的一段路修筑石砌護坡。當時的村主任林某私自和張某達成協議,以每立方米60元的價格將工程承包給張某,總造價約8萬元。工程完工后,林某拒絕兌現承諾,并堅持稱工程價是每立方米16元。由于當時只有口頭協議,張某的工程款一直沒有結算。
????吳富龍組織鎮里的技術員實地對工程造價進行評估,認為8萬元工程款基本合理。隨后在資料柜翻出了當時村里開給張某的工程驗收單存根,召集工程隊的專家、村民代表、黨員等30余人開會,苦口婆心地勸告大家把工程款付給張某。最終,雙方協商的工程價為48元每立方米。29位代表在協議書上簽字。
????吳富龍說,“情理”是調解工作的基礎,是架起信任之橋的基石,只有用心調解、以情感化、充分尊重當事人,才能在紛亂繁雜的調解中“抽絲剝繭”。在當事人不能信服的情況下,就要以法律條文為準則,以事實為依據,依靠群眾、相信群眾,得到最公正、公平的結果。
????“快準穩”結合,及時化解矛盾
????有一次,吳富龍幫兩個村民調解一起土地方面的糾紛,雙方達成了初步意向。見天色已晚,又沒帶《調解協議書》,吳富龍決定回去吃飯。第二天,兩人聽了家人意見,不同意調解方案。這件事給吳富龍留下深刻的印象。從此,只要當事人思想有松動,無論多晚,吳富龍都堅持調解,直到雙方都在協議書上簽字。
????排沙村有一位86歲的獨身老人,育有1男6女。老人晚年和兒子居住,但6個女兒誰也不給贍養費。春節前,吳富龍了解到老人與子女會在一起吃年夜飯,一大早就帶上禮物看望老人。正巧,老人的其中兩個女婿是吳富龍的朋友。吳富龍把兩人拉到一邊,悄悄地說:“過年了,你們準備給老人多少錢?”這兩人均好面子,被問得答不上話來。老吳趁熱打鐵說道,“你們兩個都是有頭有臉的人,過年了不給岳父錢用,傳出去要被別人笑話的。”飯桌上,兩個女婿分別給老人800元,其他子女見狀也掏了錢。吳富龍又提出了老人生病的費用問題。老人的子女們約定了每年每戶給老人800元生活費,萬一老人生病住院,費用由各家均攤,每年結算一次。
????前不久,吳富龍接到村民黃某電話,說村民毛某爬上了他家房頂,正用斧頭砍桁頭、椽木。吳富龍迅速趕到現場。原來,毛某認為黃某蓋新房占了自家的地界。吳富龍在雨中勸了毛某半個多小時。毛某于心不忍,同意和解。
????忠信鎮地大、人多,綜治工作棘手,正因為老吳和他的“六字訣”,鎮里不少有可能造成鬧訪、纏訪的事件都被化解在萌芽狀態。 (王樹瑜 袁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