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回到自己的家鄉后,每天給前來求學的年輕人講學授課,即使是酷暑嚴寒都不曾中斷。
????司馬光的祖墳在故鄉北面的山上,墳前有座余慶寺。一天,司馬光前去祭掃祖墳,祭祀完后在余慶寺休息,有幾個鄉鄰前來拜訪,說獻點薄禮,隨后就端出用瓦盆陶罐盛的小米飯和幾碟小菜。司馬光與鄉鄰一邊吃,一邊閑談。
????吃過飯后,一位鄉鄰問司馬光:“聽說您在家里每天都給很多學生講課,我們在鄉下沒有機會去聽講,今天有幸遇到您,能否也給我們講講呢?”司馬光立即取出紙和筆,奮筆疾書,寫出《孝經》中《庶人章》一文。寫完就向眾人講了起來。
????等文章講完了,有個人走上前,問道:“《孝經》中從《天子章》以后各章,都有兩句《詩經》,惟獨《庶人章》沒有,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司馬光沉思片刻,回答說:“我平日上課講學,都沒有注意過這個事情,現在我也說不清楚,不過,等我回去弄明白了再來奉告!”
????這位鄉鄰聽司馬光如此回答,就得意洋洋地回了家。打那以后,他逢人便說:“我聽司馬光講學,還曾難倒過他咧!”司馬光聽了卻不介意。
????這個故事記載在宋人馬永卿的《懶真子》一書里,說明當時的人就很欽佩司馬光這種誠實正直、廉潔自守的品質。清人陳宏謀說:“司馬光一生以至誠為主,以不欺為本。”后人對司馬光蓋棺論定之語,也是一個“誠”字。
????可惜的是,現在很多“名家”、“名官”,卻丟掉了司馬光的做人做官的信條。他們從來不會像司馬光那樣,承認自己的無知,因為這對他們看來,是極為丟面子的事情。他們會做的,就是不管會不會,都敢指點江山。
????其實,想做個誠實的人一點也不難,只不過很多情況下,是面子害死人。為了一張脆弱的面子,需要無數個謊言來掩飾它。這樣活著,身心會感到疲憊至極。所以,誠實一點,坦蕩一點,豁達一點,生活或許會有更多的樂趣。(張光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