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朱斌兵在工作中
????有人曾說,人生如同一次旅行,沒有人會在一處相同的風景良久駐足。這句話放在福建省浦城縣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朱斌兵身上也是如此。1990年,他畢業于福建中醫藥大學,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初到醫院時,朱斌兵懷揣著要將大學所學運用在實踐中的念頭,開始思考著尋找一個執醫發展的方向。他覺得急診都是比較薄弱的環節,卻又是最常接觸到各種急重癥的患者,其中也不乏神經內科方面的病人。為此,1996年,朱斌兵到北京中日友好醫院進修一年,加強自己在神經內科和急診上的專業能力。
????神經內科是大內科中一個相對獨立的專科,朱斌兵認為促進自己在神經內科方面的認識極為重要,能夠及時地幫助患者診斷及治療。他曾接診過一位60余歲的男性患者,患者被送到醫院時已呈現昏迷、抽搐、嘔吐等癥狀,經急診做CT后,確診為腦出血疾病,他為患者做了降低顱內壓、控制血壓等處理,同時預防并發癥的發生,經過積極治療,患者病情逐漸穩定,慢慢恢復了言語及肢體功能。經此一役,朱斌兵對自己的職業產生一種自豪感,身上的白大褂看起來顯得那樣神圣。
????為了提高專業知識,2009年他到福建醫科大學中醫科進修,加強對腦血管疾病后期康復、救治等方面的學習。針對椎基動脈供血不足引起的頸性眩暈,他嘗試中醫湯方療法,應用六味地黃丸來做臨床治療研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他撰寫的《六味地黃丸治療頸性眩暈癥80例》論文也入選了《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科技部《萬方數據庫》等專業期刊,并被評選為優秀論文。
????2010年,對朱斌兵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他被選拔為福建省第五批援疆干部,帶著一顆無所畏懼的心,以及對自己醫術的自信,他踏上人生的又一段旅程。
????“抵達烏魯木齊上空時,往下看到處都是霧蒙蒙、白茫茫的。”朱斌兵回憶說,他永遠忘不了,走下飛機時,烏魯木齊的冷空氣就給他這個南方人帶來了有力的震撼感。經過三天培訓,朱斌兵被分配至昌吉州木壘哈薩克自治縣人民醫院工作,來到醫院時,他發現木壘縣的醫療水平較落后,盡管醫院具備胃鏡、腹腔鏡、CT等設備,但相應的技術人才很缺乏。見此情景,更讓朱斌兵堅定了要做好援疆工作的決心。
????頂著零下幾十度的嚴寒,他開始了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在他的印象里,有一回晚上接到了一位患者的電話,患者身體出現不適癥狀,他和一位醫護人員必須趕去接診,深冬的夜晚攔不到車,患者又在等待治療,他決定徒步從醫院走到患者所在地,將近6公里的路程,隆冬時節的風刮在身側如同飛刀,他咬牙堅持著,最終接到了患者,給予了及時的救治。
????2012年7月份,朱斌兵結束了援疆任務,回到浦城縣醫院,擔任醫院工會主席。作為醫院領導班子成員之一,參與院內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以及緊急醫療救護、體檢、義診、科技三下鄉、幫扶工作等,還參與了醫院創建福建醫科大學、福建中醫藥大學臨床教學醫院等。他說,通過創建教學醫院,不僅能給予院內58位高級職稱醫療人才一個展示自己教學能力的機會,也能為醫院補充“新鮮血液”創造機會,促進醫院總體實力的提升。身為醫院工會主席,朱斌兵也盡力建設好醫院“職工之家”,使工會成為黨組織、院部與廣大職工的橋梁與紐帶。
????2013年,朱斌兵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評定“集體二等功”。在人生的旅途上,已經收獲了許多的榮譽與勛章,但他還在不斷努力著。(李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