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人民法院法官黃志麗
????9月26日,閩南的秋天還有點悶熱,記者跟隨黃志麗去古塘村看望吳阿花老人。
????“你又來看我了。”84歲的吳阿花迎出家門口,眼里流著淚。兩人手拉手用閩南話絮叨了好一陣,看上去就像一對母女。兩年前,黃志麗處理吳阿婆家的糾紛,成功勸說兩個兒子盡到了贍養老人的義務。
????1995年,黃志麗考進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法院,從書記員、助理審判員成長為審判員、民事一庭副庭長,2002年以來,先后辦結各種類型的民事案件5000余件,無一發回重審,無一撤銷改判,無一申訴信訪,無一投訴舉報。她先后榮獲全國法院辦案標兵、全國最美基層法官、全國模范法官等稱號。
????有理不用找,沒理找了也沒用
????“黃志麗辦案,有理的不用來找她,沒理的找她也沒用。”多年來,黃志麗以其正直無私贏得了群眾這樣的評價。
????2010年5月,黃志麗審理了一起商品房買賣案件,被告開發商打電話給黃志麗,說如果判決結果有利于被告,可以送她去海南五日游,黃志麗嚴詞拒絕,勸開發商將錢用在賠付原告損失上。
????面對人情世故的困擾,黃志麗有兩大“法寶”:一是快審快結,能當庭宣判的絕不另行擇日宣判,讓當事人找不到說情的時間;二是陽光司法,把審理案件的每一個環節都置于陽光下、擺在桌面上,讓當事人找不到說情的機會。
????好法官不能只憑法律,應有悲憫心
????剛當法官時的一次判案,讓黃志麗自責了好幾年。
????有一對叔伯兄弟比鄰而居,哥哥修豬圈占了弟弟0.6平方米的宅地,弟弟一氣之下,將哥哥告上法庭。黃志麗就判哥哥拆豬圈還地。3個月后,她又來到這個村,順便做回訪。哥倆不在,叔公嘆息說:“唉,一個豬圈斷了三代兄弟情!”
????黃志麗像被人猛擊了一掌:是啊,如果當時自己多花點時間到村里了解實情,讓叔公出面調解,也不至于讓一紙判決斷了人家兄弟情。漸漸地,黃志麗悟到:做一個好法官,不能只憑法律,還要靠常識、常情、常理,好法官應有悲憫之心。
????“這房子是我的呀,兒子把我趕出來了。”5年前的一天,蔡老伯找到黃志麗:自己辛苦攢下一小套平房,為了兒子結婚,將房屋產權轉給了兒子。哪知兒子新婚不久,兒媳對老人又罵又趕,老人含淚住到一旁小屋,兒媳還叫人堵了通往客廳的門。黃志麗眉頭緊蹙,這個案件若依法裁判,父子關系怕要鬧僵,反而不利于老人晚年生活。
????兩周后,案件開庭。黃志麗直視著蔡老伯的兒子,問:“那年冬天,是誰一次次賣血換錢為你治病?又是誰為了讓你吃飽穿暖,大冷天到江里撈蛤抓魚去賣,自己卻落下風濕病根?”她一連舉出了老人辛苦撫養兒子的十幾個事例,兒子知錯了,走到父親跟前,拉過父親的手,紅了眼眶。兒媳也羞愧地低下了頭。
????當黃志麗再次來到老人家中時,發現那扇曾經堵上的門重新打通了,老人搬回了原來的房間。老人正滿面春風地在廚房里忙碌:“黃丫頭,我要抱孫子了,小兩口比以前好多了,真是多虧了你呀。”
????多年來,黃志麗總結出一套獨特的講法理、講道理、講情理的調解方法,所辦的案件,調解撤訴率達到94%。
????法律之外,不忍撒手不管
????2012年6月,福建省首個以個人命名的“黃志麗法官工作室”在薌城區南坑街道辦事處設立。利用這個平臺,黃志麗開展巡回辦案、法律咨詢、法制宣傳,訴前聯動化解民事糾紛500多件,訴訟案件明顯下降。
????“法律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黃志麗說,“我常常有一種無力感,又不忍心撒手不管,只能盡我所能去幫助。”
????“沒有黃法官,我和孩子早就葬身九龍江了。”游女士含淚說。命運多舛的游女士遭遇家暴離婚,第二任丈夫是個賭徒,也離了婚。一天夜晚,她抱著孩子走上大橋,想一死了之,糾結中給黃志麗打了個電話。大吃一驚的黃志麗一邊在電話里勸慰,一邊火速趕往現場。“我的傻妹妹呀,誰的生活沒有溝溝坎坎?孩子剛來到人世,你就要把他帶走,忍心嗎?”從此,黃志麗隔三岔五地去看望游女士,經濟上給予資助。孩子病了,她到醫院陪夜。游女士沒工作,黃志麗介紹她做家政。
????黃志麗收入有限,卻經常扶貧濟困。她熱愛公益,成為漳州市義工俱樂部一員,曾組織“衣加衣”送溫暖活動、給西藏紅十字會捐贈藥品、參與婦聯和工會獻愛心系列活動、牽手留守兒童成為“愛心媽媽”……
????把群眾當成親人,把法律當成信仰,把工作當成事業,把正義當成追求,把汗水當成安慰,卻從不把自己放在心上——“五個當一個不”,這是人民陪審員楊連金對黃志麗的評價。(人民日報記者 蔣升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