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10年,陳其偉(左二)在村民家中聽取村發展建議
????2013年7月7日深夜,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朝陽公路,一輛小轎車向山外疾駛。后座上,一名面容憔悴的男子雙眼緊閉,呼吸越來越微弱。他,正是多日奔波勞累、深夜在村部值班突發心肌梗塞的全國勞動模范、泉港區涂嶺黃田村村支部書記陳其偉。此刻,黃田村主任陳偉聰坐在駕駛座上,一邊開車,一邊不停地叫喚:“老書記,堅持住,再堅持一下,我們就快到了!”
????到朝陽路口,一輛120救護車飛速過來。經過短暫檢查,醫生不無遺憾地宣告,他已經沒有了生命跡象。30多歲的陳偉聰傻了,推開醫生,緊緊抱住老書記,反復念叨著:“老書記,不可能,你精力充沛得像裝了發條!”……
????衡量生命的價值不在于長短。陳其偉生命的全部時間只有56年,卻像一把鐵犁頭,深深扎在泥土里,不懼荊棘礫石,步步向前,翻出新泥。自己磨耗了,卻越發锃亮。
????春來了,杜鵑花爬滿山坡,靜靜地染紅了筆架山。往年那個匆匆走過的老支書,今年再也沒來了。但我們試圖走遍他所工作過的每一個角落,去傾聽關于他的點點滴滴。
????“這26年,他是一把鐵犁頭!”
????驅車進入朝陽公路黃田段,一條寬闊水泥路沿著山勢蜿蜒向涂嶺老區深處,很多彎道經過裁彎取直寬了不少,靠山谷懸崖一側的路沿都裝上了石柵欄或鋼柵欄。窗外,山上的綠樹紅葉郁郁蔥蔥,路旁開滿紅的、紫的花朵的三角梅格外精神。深深吸口氣,清新山風,芳香沁人心。
????黃田村是革命老區基點村,地處泉港、惠安、洛江、仙游交界處,四面環山,發展一直比較滯后,一度還是市級重點幫扶村。通公路以前,村民買個化肥、日用品,要肩挑背扛,走30多公里山路。“山頭光溜溜,河水溪中流。女人走仙游,男人到處溜。”順口溜說的是早年黃田困苦,女孩子都嫁到鄰縣仙游,男人無田可種,沒有活路,光棍多的景象。
????沒有路,就沒辦法解決脫貧致富問題。“1987年,老書記一上任就開始修路,到他突然離去的那天,還在為修路的事奔波。” 陳偉聰回憶說,老書記逝世那天是小暑,天氣熱得喘不過去來。早上7點多,兩人就去查看村道裁彎取直工地,然后趕到泉港、惠安兩地相關部門申請美麗鄉村建設項目,中午在惠安街上吃了一碗稀飯后,就在車里休息,下午又趕回村村道裁彎取直工地安排施工任務;傍晚又翻山越嶺趕到仙游縣園莊,協商兩地道路擴建連接的事,奔波了一天;回村后,他又回村部值班寫匯報材料。“夜里快11點,當我接到老支書的電話趕到村委會時,他已經倒在了值班室。”陳偉聰說,那天晚上,他還叮囑我早點休息,第二天一大早要趕到省里,向相關部門匯報黃田溪整治項目。
????“這26年,他是一把鐵犁頭!”作為“發小”,陳云騰談起陳其偉,眼眶就紅了。一開始修路沒有錢,陳其偉就拿起鋤頭,帶頭挖山修路,工期緊張時連續一個星期沒回家,因為水泥必須連續澆注,他當天晚上就通宵熬到天亮。為了籌集資金,他26年不分晝夜地向各界爭取資金,還賣掉自己的拖拉機帶頭捐資。修朝陽公路時,他以甚至私人名義借了不少錢用來墊付工程款,過年時討債的人一撥又一撥找上門,把他一個大男人硬生生地逼哭了。擦完淚之后,他又趕到修路工地。
????孩子深夜突發高熱之時,他在修路工地上,愛人突然離世之時,他在修路工地上,父親病危之時,他還在修路工地上……陳其偉這份執著和干勁感動全村群眾,大家紛紛拿起鋤頭、鏟子到工地義務勞動,不要一分錢。一個包工頭對陳其偉說:“就沖著你這股勁頭,我就是不賺一分錢,也要幫你把路修好!”
????憑著這股勁頭,從1987年至今,陳其偉爭取落實各級幫扶資金3700多萬元。他帶領村民開通了黃田至周邊所有村落的道路達40多公里,四通八達,并且路面全部硬化,村民到山外時間由原來4個小時縮短到半小時。植樹育林,引進資金,通水通電,通公交通數字電視,發展村辦企業,一點一滴改變黃田的落后面貌,實現了三年一跨越、五年一變遷、十年造就一個新黃田的規劃。“一靠黨支部,二靠水泥路。”黃田村村民這樣總結家鄉過上幸福日子的經驗。
????陳其偉也跟村民們紅過臉。
????朝陽公路開通后,有個老板看上了黃田的瓷土礦,前來聯系說要開挖,每年給村里上百萬元。當時多數村民都動心了,但卻被他一口拒絕了,他說“現在如果開挖瓷土,必然會破壞水土,我們黃田發展,決不能以犧牲青山綠水為代價”。老書記硬是帶領村民在荒山上種起大批林木,并引來礦泉水廠、珍稀苗木基地、有機茶葉基地、生態果林、中華鱘養殖等一批無污染的項目。
????大約10年前,黃田村學習其他地方做法,廣種速生林,巨尾桉是主打樹種。可是沒過幾年,巨尾桉雖然經濟效益不錯,陳其偉卻動員村民少種巨尾桉。很多村民不理解:“種巨尾桉,山綠得快,錢來得快,致富養老還它呢,為什么不讓種?”陳其偉就村民帶到山上,看巨尾桉旁邊裸露的土地,“巨尾桉是長得快,但是吸地力,旁邊草樹長不大。水土被沖走了,后代靠什么致富呢!”經過耐心的思想工作,黃田村定下規矩:山上巨尾桉只伐不栽,引進桂花、香樟樹、紅豆杉、黃花梨等名貴樹種。
????厝斗自然村是黃田村最后通水泥路的自然村。從村部到厝斗長約8公里多、寬4米多的村道,是陳其偉沒來得及修完的路。路上,陳偉聰碰到幾位開車回家的村民,就放下車窗互相打招呼。
????“厝斗的年輕人基本在外打工,他們今年回家過年要比往年要早。”陳偉聰說,路通了,村里越來越多人外出打工,村里新樓房越來越多、越來越漂亮,但老書記卻發現問題:外出打工的人大部門把老人或者孩子放在家里,一年難得回來幾次,錢賺到了,家卻變空了。“這條路的盡頭是古驛道,通往千年古寺筆架寺。老書記早就盤算著要厝斗的優勢開發起來,還請人做規劃,發展鄉村旅游,開辦農家樂,讓鄉親們在家門口就能賺到錢,不用離開父母妻兒,外出打工。” 陳偉聰說。
????“老書記常說,我的愿望就是讓全村人都過上幸福的生活。村子里的每一條道路,每一點進步,都傾注了老支書的心血。”陳偉聰,“老書記突然撒手而去,他的希望一定還要繼續下去。”他說。
????“把農民群眾當作自己的兄弟。”
????陳其偉出生在一個革命家庭。父母親是老地下黨員、老交通員。老父親反復教育他的多是重復的一句話:“要給老區建設盡一分心力,要把老區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
????在他遺留下的一份文稿中寫道:作為一名農村黨支部書記,就應該團結帶領一幫人干事業,把村里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把農民群眾當作自己的兄弟。多為群眾辦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把群眾的微笑當作自己最開心的事。
????被光禿禿的“臭山頭”包圍著,是黃田村的“窮根”。陳其偉和村兩委邊干邊摸索,找優勢、查不足,一條適合黃田發展的思路漸漸清晰起來,提出了“養山吃山”、生態致富的發展思路。他認為,“有山無石好種草、有樹無林好種果”、“萬余畝荒山是群眾發家的財富”。在他的動員下,群眾紛紛利用寶貴的土地資源,種植油菜花、茶樹、龍眼、橄欖、油柿、余甘等經濟作物,建起了黑山羊、土豬、蜜蜂等養殖基地,黃田村走出了一條山頂種草養羊放牛,山腰種水果,山下種糧食,房旁養家禽的庭院經濟發展道路。
????山綠了、水清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通過發展生態產業,黃田村民人均年收入增至萬余元,80%以上的村民蓋起新房,每年村財收入幾十萬元,成為新農村建設示范村、省級文明村。
????把別人的困難看得重些,自己的困難看得輕些。陳其偉愛與村民嘮嗑,家家戶戶的冷暖,他都放在心上。賴好成是村里的老黨員,他妻子10多年前就癱瘓在床,大兒子意外身亡,小兒子也不寬裕,前幾年賴好成腿又摔斷了。賴好成家的困難,陳其偉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幫助倆老人爭取了低保,逢年過節時送補助金。即使平常路過,也會到他家里坐坐,看看家里有什么困難,幫忙做些家務。“我知道好幾次因為上級的困難補助金不夠發,老書記偷偷拿自己的錢給困難戶。”賴好成說,山里不容易吃到海鮮,老書記就把家里的海蠣干等東西送到我家,讓我們嘗嘗。在陳其偉的遺物中,有一大摞黃田村貧困戶的資料,上面細細地注明著每戶村民的年收入、致貧原因,對一些特別貧困的,陳其偉還做了記號。
????“老支書牙刷用禿了舍不得換,襪子磨出大洞還穿在腳上。8屆書記,他次次滿票當選。”黃田村村支部副書記陳志云說,陳其偉給村兩委早早定下了干部不設單獨辦公室、參與公益建設不拿補貼、無償為群眾代辦審批事項等地一批“老規矩”。
????村民陳文輝說,這些年村里的路越來越寬,村民的房子越蓋越美,卻唯獨沒有老支書家的。他們家的老石頭屋年久失修,遇上下雨天房頂漏雨,床都沒地方挪,全家人只能到妹妹家借宿。“去年他們拆了老屋想重建,拆下來的石條立刻被運到朝陽公路上做了擋路墻。”
????陳偉聰說,老書記90多歲的老母親是革命戰爭時期黨的的地下交通員,屬于“五老”人員,可老書記在位26年里,他母親從未領過村里一分錢的慰問金。
????……
????7月7日深夜當聽到老支書突然離世的噩耗,不敢相信的村民都趕到陳氏祖厝,很多人都哭了起來。在外村民也趕回村里,送支書。
????此別已是絕期,群山悲歌清泉淚。送葬陳其偉的那一天,那些他生前認識的,不認識的人,在烈日下黑壓壓的一片為他送行。
????開門看見滿山綠樹,屋前清溪,村民們想起老支書;走在黃田村外出必經之路朝陽公路上,村民們想起老支書;夜里行走在路燈明亮的村道上,村民們想起老支書;……村民們懷念他,舍不得他,直到現在,有的村民們還常常下意識地拿出手機撥打他的電話,希望聽到他再問一聲:“有什么困難需要解決的嗎?”
????“爸爸其實是很愛這個家。”
????采訪陳其偉的母親,是在田地上。當時,她正和女兒一起手揮鋤頭挖地瓜。看見我們,老人家就拉著我們的手,慢慢地走到田埂,坐了下來,握著我們的手,一言不發地看著遠方,過了一會兒,才說句:“偉啊,是個好孩子。” ……
????一個哭聲突然打破了我們的思緒。俯身在田地另一頭勞作的陳其偉妹妹,站在那里,淚如雨下。
????90多歲的老母親、未成家的兒女、修一半的房子……猝然離去的陳其偉,留給家人是“心如刀割”。
????……
????在陳其偉小女兒陳小敏記憶里,從記事起,爸爸就經常不在家。小時候,她都跟爸爸媽媽一起睡。但是,經常半夜醒來,不見爸爸回來;天亮醒來,還是見不到爸爸。因為,他已經出去做事了。“我們一家人常常是10多天都見不到他。”她說。
????在小敏記憶中,爸爸與家人在一起,時間最長的是2002年6月。由于媽媽意外離世,爸爸整整一周,神情恍惚,守在家里。但7天后的早晨,小敏起床后,又看不到爸爸了。陳其偉又領著村里的黨員干部,在窮山惡水間辟路搭橋。
????“在爸爸心中,村里的事,永遠是最重要的。”小敏說,哪怕是一向成績優秀的姐姐高考落榜、爺爺病重延誤最佳治療時間、一家人因老房子破爛漏雨寄養在姑姑家里等一些家中“大事”,爸爸都無暇顧及,甚至是“無動于衷”。
????在小敏的印象中,媽媽身體一向不好,手腳都患有風濕病。爸爸微薄的工資根本無法撐起整個家。因此,媽媽還得種很多地、還得打小工。有一次,媽媽割水稻回來,風濕病又犯了,腳酸疼得厲害。當時,爸爸就在家里,與村干部商討工作上的事,根本無暇顧及媽媽。只對她說了一句話,“疼,就少種點地”。媽媽一邊流著眼淚,一邊收拾著剛割回來的稻子。我也哭著對媽媽說,“媽,不要哭呀,爸爸工作忙,村里的事又多,家里的事我會幫忙的”。可當時,小敏實在無法理解,爸爸怎么能這么無動于衷。
????漸漸地,小敏長大了,開始慢慢地懂得爸爸了。“爸爸其實是很愛這個家的。”
????父親、愛人的相繼去世,成為陳其偉心中永遠揮之不去的痛,也比以前更沉默寡言了。“但對家里的事,也變得更加敏感、更加柔情。”小敏說,不管工作多累、多晚,爸爸每天總要去看一下奶奶,聊上幾句。“阿姆,快睡吧,今天一切都好,不用操心”。爸爸每次都是說完了這句話,才走出奶奶的房間,回到村部值班的。
????小敏上大學報道第一天,陳其偉硬擠出時間,送小敏去學校。“到了學校,他不但為我買了日用品,連被子都幫我鋪好。那是我平生第一次看到,爸爸細心整理生活雜務的一面。我站在一旁,眼淚一直在打轉。”“在學校要學會照顧好自己,要認真讀書,吃好睡好,家里的事不用擔心,我會處理好。村里還有好多事,我得趕回去了。”說完,陳其偉就匆匆離開了。
????2013年7月7日深夜,小敏無法相信,爸爸就這樣走。還沒來得及盡孝,還沒拍過一張全家人合照,還沒聽到您的女婿捧茶叫您一聲爸爸,……您,怎么能不留一句話就離開了呢?
????跪在爸爸面前,小敏看著他安詳的面容,拼命喊著,“爸爸,我的爸爸,您回來!回來呀!您不是說,今年10月1日,要把我打扮得漂漂亮亮嫁出去嗎?您不是說等干完這一屆,就好好在家里享福、帶孫子嗎?您不是已經買好了籃球、運動服,等明年新房子修好了,就在庭院里和我們兄妹一起打打球的嗎?一生一言九鼎的您,這次怎么能說話不算數呢?
????在整理陳其偉留下的兩箱筆記本中,小敏看到其中在一頁中寫到:“我是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稱職的黨支部書記。但卻不是一位好丈夫,好父親。家人那么支持我,而我為他們做的卻很少很少……我常問自己,我這樣做值得嗎?群眾到底會不會理解?我苦苦思索,當我猶豫不決的時候,我想到堅強不屈的父親,想到一直默默支持我的妻子,想到十分懂事的孩子,想到上級領導的關心,想到群眾期盼的目光,我更想到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尤惠藝)